19日,總長37.6米、大陸迄今最大的玻璃鋼遠洋漁船從珠海琛龍船廠下水,標志著我國已停滯數年的玻璃鋼漁船建造取得關鍵性突破。中國漁檢局前局長、中國遠洋漁船首席專家包盛清稱贊,這艘巨型玻璃鋼漁船的建造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可與日本媲美。
珠海企業(yè)掌握玻璃鋼漁船關鍵技術
當天交付下水的漁船將用于捕撈金槍魚,總長37.6米,總寬7米,型深2.8米,不僅“體型”國內最大,里面還安裝有先進的超低溫冷凍裝置,最低溫度可達零下60℃,用于迅速冰凍魚,并采用衛(wèi)星來導航船舶,可實現自動駕駛。漁船稍后將奔赴澳大利亞附近的南太平公海進行捕魚作業(yè)。
該漁船的研發(fā)制造屬于中國農業(yè)部漁業(yè)局重點項目,此次共生產6艘,均由珠海琛龍船廠承建。中國漁檢局前局長包盛清表示,當天交付的首艘玻璃鋼遠洋漁船代表國內已經掌握了國際領先的玻璃鋼漁船制造技術和工藝,性能可與日本、臺灣媲美。
已停滯數年的建造取得關鍵性突破 取自:http://www.chinacompositesexpo.com
我國玻璃鋼漁船研發(fā)之路歷經坎坷。包盛清坦言,此前,國內對于這批漁船能否順利建造仍存有擔憂,怕達不到要求。據多名業(yè)內人士介紹,自2000年初開始,國家先后兩批次委托國內幾家船廠實驗制造了12艘玻璃鋼遠洋漁船,但其中9艘很快損壞,自2007年以后該項目一直擱置。由于始終未能突破玻璃鋼的制造焊接等關鍵工藝和技術,2012年平沙一家知名游艇公司剛剛交付的一艘價值近千萬的豪華游艇在首航中就爆出漏水,而玻璃鋼漁船由于出海時間更長,技術難度比游艇更大。國家于2013年重啟玻璃鋼遠洋漁船的研制。
“玻璃鋼漁船比傳統(tǒng)的鋼結構漁船重量更輕,更堅固耐用,因不會生銹,維修成本很低,且航行同等距離可省油15%”。琛龍船舶負責人梁銘琛說,由于玻璃鋼漁船的優(yōu)勢明顯,僅臺灣地區(qū)就有同類型漁船上千艘,但大陸基本上只有此前研發(fā)試驗的12艘,差距還很大。
該船下水標志著我國已停滯數年的玻璃鋼漁船建造取得關鍵性突破。預計剩下的五艘同類漁船將于年底交付。包盛清說,待這批船交付使用,驗證可靠后,我國將大規(guī)模推廣玻璃鋼漁船。